+17736780006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疫期山地饮用水厂微生物去除与控制运行管理对策措施与防控建议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疫期山地饮用水厂微生物去除与控制运行管理对策措施与防控建议

2020-03-06 10:04:04



雷晓玲(1967—),教授,研究生导师,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现担任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低碳与生态环保研究中心负责人,兼任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交通大学水环境研究院副院长等。长期从事市政给水排水、农村安全饮水、水务运营与管理、海绵城市建设、低碳技术与碳交易等专业领域行业管理、教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6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学术著作4部,音像专著1部;参编地方标准10余项。


疫期山地饮用水厂微生物去除与控制运行管理对策措施与防控建议(图2)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全国各界齐心协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卓有成效的阶段性进展。随着疫情阻击行动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期报道在患者粪便中检出新冠活性病毒后,从马桶到化粪池、市政管网、污水厂、最终进入城镇水环境的潜在风险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重庆市与湖北省相邻且同处长江流域、三峡库区,交流频繁,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大,尤其是主城区和渝东北地区呈高风险态势。加强山地城乡供水系统(从水源、自来水厂到水龙头)疫情防控,保障饮水安全,特别是疫情期间的微生物去除与控制运行管理非常必要。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城市、村镇供水工艺水平不一。通过近年的提质增效,重庆市城市、村镇饮水安全得到了基本保障,尤其是超滤膜等先进工艺的引入,生物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此次疫情发生后各供水厂通过强化现有工艺、提高出厂水消毒剂余量等方式,全力保障出水的生物安全性。同时作为长江上游的典型山地城市,重庆供水水源分散,厂/站点多、面广、规模小,分区分级加压站、调节池数量多,管网坡度大、架空管多,疫情期间存在的潜在污染风险高、运行管理难度大。为此,紧密结合此次疫情特征及山地重庆城、镇、村供水现状和相关标准,特别是村镇安全饮水实况,遵照“因地制宜、分级(风险等级)分区(供水区域)、远近兼顾”的系统防控理念,就山地重庆城市、村镇饮用水安全保障各工艺环节对微生物、病毒的去除与控制,特别提出以下防范措施与应对建议。






1

加强常规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出水浊度

依据美国联邦环保局饮用水病毒去除技术指南,滤后水浊度在0.3~1.0 NTU时,病毒去除率一般为90%以上;滤后水浊度≤0.3 NTU时,病毒的去除率可达到2 log,达99%。因此,将滤后水浊度降低到0.3 NTU以下,最大限度降低出水浊度将有利于对病毒的控制。在疫情期间:(1)适当增加絮凝药剂投加量,采取强化混凝与沉淀运行模式。(2)情况允许时,减小瞬时处理量,主要是降低沉淀池表面负荷。如:非24 h运行水厂,可暂停间歇时间,实行24 h运行,将备用净水设备或工艺投入运行等措施降低瞬时处理负荷以提高出水水质。


2

强化水厂消毒工艺,保障管网水余氯量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中最后环节,也是病毒去除的关键。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2006)中对消毒剂种类、接触时间、出厂水高低限量、末梢水中余量均有明确要求(见表1),这保障了出水微生物安全性;标准中高低限值区间范围较大,疫情期间消毒剂的投加,可在平时投加量基础上,适当提高,特殊地区可按照上限要求投加。同时应加强出水微生物指标及管网、末梢余氯的检测。二次供水区域需更加注重保证管网中的余氯量。另一方面为减小工作人员的健康风险,特别是在疫区或水源水周边有确诊病例活动的情况下,可采用前加氯方式,对原水进行厂前消毒灭活,有条件的可新增原水余氯在线监测。


表1 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


2-20030610095G32.png


3

 对疫区或确诊病例活动区域强化水源监测

充分考虑区域内可能存在的生活垃圾、污水废水、排泄物等病毒传播途径,对土壤、浅层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风险,建议针对性开展疫区饮用水源风险排查,加强饮用水源安全防护与水质检测,特别是针对饮用水源生物学指标等疫情防控特征水质指标的监测。


4

 加强村镇供水疫期防护,确保山地村镇饮水安全

山地村镇供水普遍水源分散、规模小、分布广,存在工艺简单、设施设备落后、技术人员缺乏、监测系统欠完善、消毒控制系统与条件较为简陋、消毒剂投加不够规范等不足。同时,村镇供水管网普遍不够完善,用户用水器具配备较为简单,用水安全卫生条件较差。疫情期间对村镇饮水安全应予以特别关注。建议:(1)、强化现有净水工艺各单元运行管理,优先选用低浊度出水净水工艺及装备,尽可能降低出水浊度,提高出水水质。据调查,村镇供水绝大部分为间歇运行,一般是由水管员每天开机抽水运行几小时至十几小时不等,疫情期间建议采用24小时连续低负荷运行模式,降低瞬时处理负荷,提高出水水质;如:漫滤池等简易过滤工艺,可通过降低滤速等方式提高出水水质。(2)、强化消毒,保障出厂水和管网余氯。消毒工艺不规范是村镇水厂普遍存在的问题,药剂投加量、投加方式、接触时间等均应按照规范操作,保证消毒效果。(3)、根据区域疫情情况,对涉水设施、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开展相关人员健康检查、防护用品配置及使用培训,尽可能避免与水、泥的直接接触。(4)、及时进行管网漏损观测、检查和维护,避免因破损、渗漏产生管网水质污染。(5)、加大用户安全用水宣传。建议村镇居民喝开水、少吃凉拌菜、避免用冷水直接洗漱等,以降低潜在传播风险。


5

防止膜丝发生断裂,保障膜系统运行效果

膜处理工艺近年在我国的应用日益广泛,按过滤孔径大小一般可分为微滤(10 μm~100 nm)、超滤(100~10 nm)、纳滤(10 nm~1 μm)和反渗透(<1 nm)。新冠病毒大小约100 nm(即约0.1 μm),微滤对病毒滤除能力相对较弱,应通过加强消毒予以补充;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工艺除浊、除病毒性能优异,出水中病毒去除率保守可达3 log以上。但当膜丝发生断裂时,会出现病毒的泄漏。运行中应加强在线监测(如浊度)和运行状况巡查,保证膜设备正常运行,保障膜系统运行效果。同时加强滤后水管网消毒,保障管网持续消毒能力。


6

强化饮用水全过程监测,积极与相关部门保持信息交流

强化对水源、水厂、管网及末端等过程水质的严密检测,与卫健、疾控、环保保持信息互通,掌握疫情动态,及时了解水源地周边是否有疫情发生等。完善应急供水安全保障相关预案,发生水环境相关问题时,第一时间报告卫健、疾控与环保等相关部门,并及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各供水企业应适当加强辖区内小区、居民龙头水的水质检测,重点关注二次供水水箱、居民龙头水余氯和浊度,并逐步形成常态化机制。


7

做好场地与人员安全防护

针对疫区或重点区域供水厂,需注意:(1)充分做好水源地安全防护,提高重点水质指标检测频率,加强泵站、厂区现场运行人员安全防护与培训,定期对场地、设备、设施进行消毒等。(2)病毒易在沉淀池污泥和反冲洗水中富集,在疫情发生期间,可适当降低排泥频次,不宜将沉淀池排泥水和滤池反冲洗水回用到处理工艺系统中。(3)减少或停止絮凝、沉淀池漂浮物清理,确需清理时,应加强人员保护,清理的浮渣应加盖储存或投加消毒剂消毒后再处理。(4)因病毒存在通过提升泵、滤池气水反冲洗产生的飞沫进行传播的可能,建议水厂相关人员在运维工作中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做好自我安全防护。因口罩被水浸湿后其防护性能将大幅下降,工作中若口罩被水浸湿,应马上更换。(5)考虑疫区或病例活动区域水源可能存在的病毒暴露风险,建议疫情期间尽量采用在线监测或加强人员保护后实施人工监测。


该文其他作者依次为:魏泽军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杜安珂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程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黄见明 重庆泽润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北环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水表井,整体水表井,PE水表井,一体式水表井,PE水表井厂家,水表箱,整体水表箱,PE水表箱,水表井厂家,供水改造设备,农村饮水安全巩固设备,供水配套设备,


地址:沧州市新华区铁西大街52号  电话:0317-3087777  手机:17736780006
Copyright © 2019-2023环工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冀ICP备19013746号